- 【品牌】
- 【類型】
處方藥
- 【醫(yī)?!?/span>
非醫(yī)保
- 【外用藥】
否
- 【有效期】
18個月
- 【國家/地區(qū)】
國產(chǎn)
- 【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】
1.本品可穿過血胎盤屏障至胎兒體內(nèi),動物實驗發(fā)現(xiàn)有致畸作用。人類研究缺乏充足資料,孕婦宜避免應(yīng)用。2.本品可自乳汁中分泌,乳汁中濃度約可達母體血藥濃度的50%~100%,藥物可能對乳兒產(chǎn)生影響。本品在葡萄糖-6-磷酸脫氧酶缺乏的新生兒中的應(yīng)用有導(dǎo)致溶血性貧血的可能。鑒于上述原因,哺乳期婦女不宜應(yīng)用本品。
- 【藥物過量】
未進行該項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。
- 【藥物毒理】
1.本品屬磺胺類廣譜抗菌藥,對革蘭陽性和陰性菌均具抗菌作用,但目前細菌對該類藥物的耐藥現(xiàn)象普遍存在,在葡萄球菌屬、淋球菌、腦膜炎球菌、腸肝菌科細菌中耐藥菌株均增多,
2.磺胺類藥體對外下列微生物亦具活性:沙眼衣原體、星形奴卡菌、惡性瘧原蟲和鼠弓形蟲。
磺胺類藥物為廣譜抗菌劑,在結(jié)構(gòu)上類似對氨基苯甲酸(PABA),可與PABA競爭性作用于細菌體內(nèi)的二氫葉酸合成酶,從而阻止PABA作為原料合成細菌所需要葉酸的過程,減少了具有代謝活性的四氫葉酸的量,而后者則是細菌合成嘌呤、胸腺嘧啶核苷和脫氧核糖核酸(DNA)的必需物質(zhì),因此抑制了細菌的生長繁殖。
3.磺胺藥的作用可被PABA及其衍生物(普魯卡因、丁卡因)所拮抗,此外膿液以及組織的分解產(chǎn)物的存在也起拮抗作用,因其可提供細菌生長的必需物質(zhì)。
- 【藥理作用】
- 【藥代動力學(xué)】
1.本品口服后易自胃腸道吸收,約可吸收給藥量的70%以上,但吸收較緩慢,給藥后3—6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,單次口服2g后游離血藥峰濃度約為30—60mg/L。
2.本品在體內(nèi)分布與磺胺異惡唑相仿,可透過血腦屏障,腦膜無炎癥時,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50%,腦膜有炎癥時,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約可達血藥濃度的50%—80%。該藥的消除半衰期腎功能正常者約為10小時,腎功能衰竭者可達34小時,給藥后48—72小時內(nèi)以原形藥物自尿中排出給藥量的60%—85%。藥物在尿中溶解度低,易發(fā)生結(jié)晶尿。腹膜透析不能排出本品,血透析僅中等程度清除該藥,本品的蛋白結(jié)合率為38%—48%。